首页 >> 消费说法 >> >> 详情

“十一”自驾游持续火热,我却要为新能源汽车降降温

2021-10-09 20:39:07 中国消费者网 617



作者:汤哲(中国消费者协会消费监督部)

今天是“十一”国庆黄金周后的第二个工作日,不少人可能还没有从七天长假的节奏中回过神来,还有人通过调休倒休等方式延长假期,顺便错开返程出行的高峰期,许多网友甚至笑称今年的“十一”黄金周“有过年的那个味道了”。

在疫情防控逐渐趋于常态化的情况下,各地被压制的旅行出游活动和消费意愿热情逐渐又高涨了起来。根据商务部、文旅部等发布的信息显示,今年“十一”期间各地线上线下消费加速复苏,大规模、远距离的跨省游持续回暖,相对中短距离的自驾游、近郊游、亲子游等成为新的出行时尚。

近年来,新能源电动汽车销量持续火爆。由于智能科技加持,驾乘体验新鲜、舒适性高,且充电用车费用相对较低,很多家庭会选择驾乘新能源电动汽车出游。

在享受出行便利的同时,关于新能源汽车出游的“囧”新闻和热点话题也有不少。例如,有司机堵车四个小时不敢开空调,还有司机在高速路等候几个小时排队充电,甚至有人为了抢夺充电桩不惜大打出手等等,上演了一出出现实版的“人在囧途”。今年中秋节假期,笔者自己在驾驶新能源电动汽车出行时,也差点在高速公路上陷入没电的“危险”。


这些“囧”新闻和充电的烦心事体验,暴露了目前新能源电动汽车和一众车企仍然不得不面对的几点尴尬:

首先是车辆续航标注和真实使用的匹配度有待提高。目前,新能源汽车基本采用NEDC(新欧洲驾驶循环周期)方式或者60km/h等速巡航综合工况信息标注,然而在高速公路上的飞驰与城市驾驶有着显然的场景差异,空调使用、载重不同时,车辆续航和掉电情况显然也需要重新进行估算。这不禁让人想起来许多广告中都会标注的补充说明小字,“图片仅供参考,请以实际为准”。

二是新能源汽车充电补电速度相对较慢。

相比于家用燃油轿车加满一箱油5-10分钟即可解决战斗的效率,新能源汽车一次补电充满电量可能需要40分钟至1.5小时。虽然目前大多数车辆在快充模式下可以达到最快半小时从30%电量充电至80%,但是车主们实际等待的过程恐怕要比这个无聊很多,特别是在长假期间还要排队等充电桩和充电过程,时间成本和精力损耗让新能源汽车车主们的焦虑感再度叠加。如何在安全可靠的基础上持续优化充电技术、提升充电效率,成为全体新能源车企和充电桩运营企业的共同命题。

三是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桩数量少、基础设施建设和布局亟待优化。

根据中国充电联盟统计数据显示,截止到2021年7月,全国充电运营企业所运营充电桩数量超过1万台的共有特来电、星星充电、国家电网等11家,但公共充电桩总数累计也不过约100万台,且绝大多数都集中在城市城区,相比于目前快速增长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和保有量(超过670万),公共充电桩的数量和质量显然难以满足需求,特别是通过高速公路出游时则显得尤为寒酸,一些充电桩App数量显示与实际不符、桩源故障率高、计量收费存在误差,充电专用停车位被燃油车占用的情况屡见不鲜,配套设施设备建设亟待优化,服务质量也需同步加强。

四是新能源汽车销售和使用的地区差异显著。

在北上广深等限号且需要等待摇号的城市,新能源汽车成为许多无车家庭退而求其次的选择。受到天气等自然条件限制和城市圈集群效应,新能源电动汽车销量和使用总体呈现“南多北少”“东多西少”的特征,在跨城市流动特别是远途出行时,新能源汽车的短板立马凸现,因此也有不少人调侃新能源汽车只能是城市代步车,想要出游还得提前做好路线规划和电量计算题。

根据国家发改委、工信部等部门披露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,到2025年左右时我国新能源车占比将达到20%,这也意味着新能源汽车还有很大的消费潜力和增长空间。

此前,中国消费者(微信公众号:ZGXFZ315)已就新能源汽车领域投诉多发的相关投诉咨询问题进行过点评,反映出消费者可能存在的一些烦恼和吐槽。当消费者综合自己的用车需求和消费状况作出选购决定后,他们想到的一定是对于新业态、新技术、新体验的关注和期待,为出行带来畅通,为生活创造美好。

在一系列政策利好和消费者们的追捧之下,新能源汽车产业中的技术难点和瑕疵还需要加大力度持续完善,这当然离不开广大车企和经营者主动发力主动担责,优化消费体验,关注消费安全,切莫辜负了消费者的信任和耐心,凉了消费者的心。

(责编:刘斐斐)

消费说法小程序
微信扫一扫加关注